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钥匙------精神环境 |
2011-01-13 16:37 来源:未知 作者:duan |
精神环境主要是指为幼儿营造轻松、愉快、利于幼儿进行探索的气氛,使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和负担的状态下发现、操作、探索、学习,进一步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。在拥有丰富的科学探索的物质环境基础上,建立精神环境,是幼儿园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灵魂。以下,便谈谈为幼儿创设科学探索的精神环境的途径:
一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,为幼儿提供自由的探索空间
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:“ 心理的安全与自由,是促进创造、探索能力发展的主要条件”。在因此,建立民主、平等的伙伴式的师生关系,是有效开展科学教育的第一步。在集体活动中,应为幼儿准备足够的、多层次的操作材料和足够的时间,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后,充分、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发现、见解;在小组分散活动中,让幼儿边操作,边交流,教师在细心观察后,及时提出具有指导性、挑战性的问题,促使幼儿再操作、再发现,从而使得探索活动深入、持久。此外。在教育过程中,还要注重对幼儿多鼓励、多表扬、多支持、多信任、多关注,对幼儿的评价也应以正面激励为主,以形成尊重、信任、支持的良好科学氛围。例如:我班在开展了以弹性为主题的活动后,我在科学角内提供了弹簧秤、皮筋、气球等各种各样有弹性的物品,没想到第一天庭庭就把气球吹得很大很大,最后“砰”的一声,成了一片片的分裂物;时间一长宽紧带也渐渐失去了弹性,但我并没有因此而责怪孩子,而是积极鼓励他们再次探索,寻找原因,于是有的孩子请教父母,有的孩子相互商量,有的孩子翻看书本,有的孩子反复进行操作。最后,经过大家的操作、讨论,引出了“弹性”这一物理概念,使小朋友对弹性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可见,宽松的、平等的师幼关系为幼儿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二、尊重幼儿的意愿,适时引导
兴趣是孩子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, 兴趣使幼儿敢于冒险,并使活动得以维持。儿童没有兴趣,就缺乏了真正的动机。因此,要培养孩子的探索欲、提高创造力,就要尊重孩子的意愿,从孩子的愿望出发,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扩展为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,并适时加以诱导,孩子的兴趣才能得以保持和巩固。
1、满足幼儿的探索欲
幼儿最喜欢活动的,能发出声音的、 色彩鲜艳的物体,于是,玩具产生了好奇心。玩具便成了他们生活中的美好伴侣,玩着玩着,他们便对玩具成为、好奇这一天性,他们就忍不住要把玩具拆开这样?” 看看,总想知道“这是什么?”、“那是什么?”、“为什么会这样?”等。其实,这正是幼儿的一种科学探索精神、主动探索行为。因此,当孩子拆玩具时不要加以指责、批评。要理解幼儿的天性,保护幼儿的好奇心,尊重、满足孩子的创造欲望,切不可呵斥责骂,这样容易伤害幼儿的自尊,影响他们对事物的探索兴趣,容易使他们在未知事物前畏手畏脚。教师应引导幼儿边玩边学,帮助幼儿了解玩具的构造、性能等,加深幼儿对这些材料的认识和理解,从而知道哪些东西可拆,哪些东西不可拆。同时,引导幼儿将拆了的玩具重新合成、组装,鼓励幼儿大胆地“玩”,玩出花样、玩出新意。我班幼儿特别爱玩玩具汽车,有一次,安奇小朋友玩着玩着把一辆“坦克车”给拆了,没多久他就跑到我身边,高兴的说:“老师!我知道什么是发动机了!可这是什么?”看着他那瞪得大大得眼睛,我也被吸引了,于是我和他一起玩了起来,在玩得过程中,我们认识了方向盘、油门、离合器、雨刮、仪表盘等。班上还有几位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玩具,他们或独自、或二、三个为一组、或请我一起进行拆卸、组装,看着一件又一件得玩具经过自己得双手变成零件,又变成原来得玩具或新得玩具,幼儿高兴极了,大大调动了操作欲、探索欲。
2、呵护幼儿的好奇心
在活动中,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,要科学、准确、灵活地指导,或予以解答,或进行恰当指导,而不致熄灭孩子的好奇心,挫伤孩子的探索欲、求知欲。有一次,我组织幼儿进行谈话活动:我最喜欢的动物。孩子们可高兴了,有的说养过猫,有的说家里养了狗,刚刚说他养过小金鱼,小金鱼是不用吃饭的,皓皓马上站起来反对,说金鱼不吃饭会饿死的,于是孩子们有了第一个问题——“金鱼要不要吃东西,吃什么?”放学后孩子们纷纷回家找答案,后来终于有了结论:鱼吃的东西比较小,比较杂。悦悦又问了:“鱼吃了东西要不要大便?”于是又产生第二个问题,孩子们又去搜集信息,接着出现了“金鱼不能吃,哪些鱼可以吃?”、“世界上最大的鱼是什么鱼?”等一系列关于鱼的话题,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,大大调动了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。
3、将“无心”好奇转化为“有意”求知
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注所发生的现象,鼓励幼儿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,通过认真观察、积极思考,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,培养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。如班上的任皓在玩可吹气球的大雪碧瓶时,一用力,气球弹了出去,他把气球捡回来直接放在瓶口上玩,气球一下子“上了天”,他兴奋极了,其他幼儿也被吸引了过来。于是,我马上启发他们把不同的物品放在瓶口上进行实验,幼儿们纷纷找来了废纸、抹布、花片、橡皮等,以后,我用鼓励他们用不同粗细、大小的瓶子进行实验,在一次无心的游戏活动中,增强了幼儿的求知欲,拓展了幼儿的探索方法。
三、引导、帮助幼儿获得成功
成功是自信和求知欲的催化剂,幼儿会因成功而自信,从而喜欢探索、思考、解决问题,屡屡失败将埋葬孩子的兴趣和智慧.因此,在幼儿操作、探索过程中,教师应适时引导、帮助幼儿,幼儿在科技活动中的每一个新发现,每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,每完成一个小制作,都应受到老师、同伴的赞赏和鼓励,从而使其不断获得成功的积极情感体验。
1、树立“过程”重于“结果”的观念
幼儿自身对做的“过程”比对做的“结果”更感兴趣,他们的许多科学创造行为就表现在操作、尝试、发现的活动过程中,因此,要允许幼儿有失败、有反复,同时要鼓励幼儿有所发现、创新,使幼儿真正体验“我能做”、“我行”的积极情感。
2、培养自信
教师的欣赏、好评是对他们最大的鼓舞,从老师积极的评价中他们体验到了成功、快乐。一次发现、一次操作、一次研究、一次创新,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。我班的文豪小朋友在进行"使蛋宝宝站立起来"的活动中,没有借助任何物物品,因此总是失败,他低着头,一脸的失望,于是,我微笑着走过去,摆弄着桌上的一些辅助材料,他象是看到了一丝希望,再次进行了操作活动,这次他成功了,脸上也露出了一丝微笑。经过启发,他又找来了橡皮泥、积木、小瓶子等,他越玩越起劲,越笑越灿烂,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。
四、充分发挥家庭、社区对幼儿的积极影响
家长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力量,他们的态度、方式等直接对幼儿产生导向作用。于是,我们通过家长会、科技知识讲座、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等,指导家长如何关心、协助幼儿园科技教育,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兴趣,不要给予幼儿过多的约束,提高家长的科技素质。如大班开展了一次科技制作活动,要求幼儿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模型和玩具。孩子们回家和父母商量制作的内容,共同收集物品,父母在制作过程中积极鼓励帮助幼儿,为孩子的活动提供一些好的点子,孩子们则把平时学到的、看到的知识都运用到制作中去,结果每一位幼儿制作的作品都十分精彩,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,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。
社区资源是一本本精彩的书籍,一幅幅美妙的画卷。社区良好的环境,丰富的资源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机会,如果让幼儿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去,幼儿的眼界更加宽阔,他们对现代科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也将理解得更深。例如我园所处的东港新村树多,绿化好,我们就借助这一良好的社区资源,结合“植树节”,带领幼儿制作了许多“爱绿护绿”标志牌,让孩子们亲自把标志牌挂在花草、树木之间,提醒人们爱护树木,保护环境。这不仅使孩子们的观察、思维、实践、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,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科技意识的培养。
幼儿的科学探索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,教师在创设好相应的物质环境的同时,还应积极创设好宽松、愉快,利于幼儿探索的精神环境,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,调动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积极性,让幼儿在浓厚、良好的科学氛围中不断探索、不断创新、不断进取。
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港实验幼儿园 孙嫣
|
|
|
|
推荐内容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