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标本室标本的由来可追溯到光绪33年(1907),那一年京师大学堂建立了博物实习科、培养动植物标本制作人材,现存1908年的秋沙鸭(采于北京通县)等,就是那个时代采集的标本。1925年~1929年,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三校相继建立了生物学系,使动物标本的采集和保存进入了一个新时期。胡经甫(1886-1972)、陈祯(1884-1957)和刘承钊(1900-1976)等先生,对标本的采集、鉴定和规范化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1952年院系调整时,将北大、清华和燕大三校的动物标本汇集于北大,在生物学系分别建立了脊椎动物标本室和无脊椎动物及昆虫标本室。
1952年后陆续增加了一些鸟类、鱼类、昆虫以及其他无脊椎动物的标本,1987年3月,原生物楼西侧二楼失火,殃及三楼标本室,无脊椎动物标本,特别是昆虫标本烧毁大半,脊椎动物标本也受波及。1980年后又不断增添了一些新标本。2005年生命科学学院(原生物学系)建成新楼,原会议室改造成动物标本室,现将采集保存的标本按门类陈列展示,供教学和科研之用。
百年标本
|
两栖类模式标本
|
珍贵动物
|
整洁明亮的标本柜
|
捐赠的标本
|
标本室外景
|
白鹤
|
滇金丝猴
|
红腹锦鸡
|
鹰雕
|
金钱豹
|
小熊猫
|
江智华教授在制作环颈雉标本
|
李大建在制作麂子标本
|
李绍文教授在整理动物标本
|
汪劲武教授在整理植物标本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