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下午,我给学生上了一节数学课——包装盒信息窗三《体积和容积》,由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,所以本节课教学任务完成得很好。
下课后,我还有点意犹未尽,回味一节课,觉得有很多意外的收获。
当学生明白了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后,我引出了一个问题:(我举着两个不同的长方体塑料盒问学生)你觉得哪个盒子的体积大些?有的学生很快指出其中一个,也有的学生觉得不好判断。我接着问道:有什么办法能比较出哪个盒子体积大?学生纷纷举手。
生1:用一些小正方体分别摆出这样不同的两个长方体,然后看看哪个长方体用的小正方体多,那个长方体的体积就大。
本来这个学生的回答正合我意,我可以接着讲体积单位,及这些单位的规定。可是还有一些学生举手示意有不同的方法,我只好耐心的听取他们不同的见解。没想到此环节还掀起了一个小高潮。
生2:用一个装满水的水槽,然后分别把两个长方体没入水中,看看哪个溢出的水多,就说明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。
这时我发现,大部分学生都点头赞同,只有一个女孩轻轻的摇头,我还以为她没有听明白,正想再给她解释一遍,没想到她却主动站起来说辩解说:塑料盒子很轻,不能没入水中。
听后,学生纷纷抗议说:用手按入水中。
她又摇摇头说:这时手指也有可能进入水中,溢出的水就不单纯是长方体的体积。
我也觉得她说的有道理,不禁点头称赞。
生2:我可以把盒子里都装上石头,盒子不就自然没入水中了。(生2立即完善了自己的漏洞。)
生3:我觉得两次都让手指没入水中相同的高度,这样不影响比较两个盒子的体积。
那个女孩听后,辩解道:如果两个盒子的体积相差无几,这样还是存在误差,影响正常的比较。
我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。
接下来我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方法:用带有刻度的大量杯,装有足够淹没这两个长方体的水,然后把两个长方体分别放入水中,看看哪次水面升高得多,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就大。(学生没想到这个方法主要是因为学生没见过量杯。我后悔课前没有做准备。如果学生见到这样的量杯,这种方法一定不用我说。)学生很赞同。
小高潮结束,我没有忘记适时进行点评:凡是能积极发言的同学,肯定都是肯动脑筋的同学。我尤其欣赏荧路同学,思考问题很严密,不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,将来如果你们从事科研工作,更需要这种严谨的态度,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。
学生纷纷点头称是,还有不少学生向荧路同学投去称赞的一瞥,再看荧路同学带着微笑的脸上更自信了。
预设的课堂不一定出彩,只有捕捉到课堂上的生成资源,并能灵活应用好,才能让课堂更精彩。
|